【全国教资笔试考试】-写作素材库(一)
1 高频考点汇总高频考点汇总 一、道德风尚 【素材库】 素材一:名言警句 1.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2.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 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3.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 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 知 素材二:正面事实论据 1.用生命诠释师德的谭千秋用生命诠释师德的谭千秋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 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 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 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 4 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 月 13 日晚上, 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 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 趴在讲台上。 手臂上伤痕累累, 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 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 宝贵的生命。 【适用论点】师德无边爱心无限 2.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教师张丽莉 最近,黑龙江佳木斯女教师张丽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9 岁的她在失控客车冲向学 生时,奋力将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卷入车下,致双腿高位截肢、全身多处骨折,至今未脱离 生命危险。生死关头以柔弱之躯保护学生,彰显了伟大、无私的师德,危急时刻舍己救人, 离不开高尚的情操。对于这样的英雄,人们从不吝啬赞美之词,“英雄教师”“最勇敢”、“最 美丽”、“最有人性光辉”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对她的敬意。 【适用论点】用行动诠释师德 3.最合格的助手最合格的助手 医院病房里, 一名护士正在帮助一名著名的外科大夫给病人缝合伤口, 护士突然说: “不 行,还有一块纱布没取出来,一共是 l2 块纱布,现在只取出了 11 块。”大夫说:“我取出来 了,缝伤口。”护士坚持不让。过了一会儿,大夫伸出手说:“我要的护士就是这样的!”原 来另一块纱布在他的掌心里。 2 【适用论点】①正直,是真正的人格②任何职业都需要高度负责的精神 素材三:反面事实论据 1.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社会公德意识缺失,,严重拉低中国严重拉低中国“尊敬指数尊敬指数” 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尤其在公共场所, 社会公德缺乏的现象比比皆是, 以至于近些年来, 诸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排队”、“中国式抢购”、“中国式喧哗”等热词通过网络以及各 种媒体大肆传播。“中国式”似乎成了“中国病”、“中国问题”的代名词,给中国形象抹黑。在 国外,部分国人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更是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诸如:中国中学生在埃及神 庙涂鸦破坏文物、中国游客巴黎罗浮宫喷泉洗脚、中国大妈美国跳广场舞被抓等等。规则意 识的淡薄造成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让中国游客在很多外国人眼中成了“坏孩子”和“不受欢 迎的人”。 【适用论点】①全面提升社会公德意识②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2.“教师虐童教师虐童”事件背后的事件背后的师师德乱象德乱象 蓝孔雀幼儿园颜老师因为好玩就把男童的两只耳朵拎着往上提, 并叫同事拍摄; 孩子不 听话就用透明胶封住嘴巴。还有其他幼儿园的老师因为不会做算术题,5 岁女童被老师狂扇 70 记耳光;因为不认真做操老师狂摔孩子造成孩子偏瘫……近期频频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 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抹不去的阴影。 【适用论点】破解“虐童”问题须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二、教师修养 【素材库】 素材一:名言警句 1.我认为努力学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美好的事。——卢梭 2.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朱熹 4.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5.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 进的知识体系: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素材二:正面事实论据 1.毛泽东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他常 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不可以不读;读书治学,一是要珍惜时间,二是要勤奋刻 苦,除此以外,没有什么窍门和捷径。因此,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 立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求知,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孜孜不倦 地从大量的书籍中汲取营养。他总是挤时间读书,有时白天实在忙不过来,就减少夜晚的睡 3 眠时间来读书。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有时读书就像工作 一样,常常是通宵达旦。即使每次外出,毛泽东也总要带些书,或者向当地借些书来读。 【适用论点】①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②读书,一定要读,要用一生去读③ 终 身 学习这件事,可能比你想的还要重要 2.爱因斯坦谈学无止境爱因斯坦谈学无止境 有人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 习?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 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 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识是 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 面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 【适用论点】①学伴终生,学无止境②笃学善思,才能百尺竿头③高度决定视野,角度 改变观念 3.读书读书——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笔“财富”:“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 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 有时不读上几行, 我是 无法活下去的……而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 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 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 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 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适用论点】①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②对一个教师而言, 读书就是最好的 备课③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④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学校应 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素材三:反面事实论据 1.江郎江郎“才才”尽尽 南朝的江淹,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 高的评价。 可是, 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 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 而且退步不少。 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 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 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 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