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趣生疑趣生疑, ,疑促做疑促做, , 做中出真知!做中出真知!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中《圆锥》的第二课时。也就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1 1、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 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 新的立体图形.(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 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播放体积公式课件) 2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 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 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求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 ,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 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 5、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 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 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动手 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 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学法三、说学法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 学法的指导。 1 1、实验转化法、实验转化法 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 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 生做好操作的准备;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 中比较、发现、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 较、交流合作、概括归纳等能力。 2 2、尝试练习法、尝试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 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程序: 1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利用复习圆柱、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为新知识的迁移做 好铺垫。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 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 2、谈话激趣、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很多同学都喜欢吃冰淇淋,你们看,冰淇淋蛋筒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 一个圆锥形蛋筒能装多少冰淇淋呢?(板书课题)怎样求它的体积?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 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体积来求?转化成什么图形最合适?猜猜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 个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聊天,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引出课题) 3 3、实验操作、实验操作,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实验操作第一步:实验操作 学生通过刚才的谈话已经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学习兴趣盎然学生通过刚才的谈话已经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学习兴趣盎然, , 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实验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实验中。 1 1、我准备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我准备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 ,先让学生们自己观察两个物体的联系,引导先让学生们自己观察两个物体的联系,引导 他们说出等底等高他们说出等底等高. .(此过程我会拿着两个容器到学生中去让他们不仅仅能看到还能摸一(此过程我会拿着两个容器到学生中去让他们不仅仅能看到还能摸一 摸,从而更直观的感受等底等高。摸,从而更直观的感受等底等高。 )) 2 2、质疑生趣、质疑生趣 我会抛出问题我会抛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说如果把圆锥倒满水然后往圆柱里放,几次能把圆柱也放同学们你们说如果把圆锥倒满水然后往圆柱里放,几次能把圆柱也放 满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大胆猜测)满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大胆猜测) 3 3、动手操作,实验出真知、动手操作,实验出真知 带着疑问、猜测做实验。请两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一起帮他们做记录。实验带着疑问、猜测做实验。请两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一起帮他们做记录。实验 结果就是三次能装满。结果就是三次能装满。 (播放课件演示实验过程)(播放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4 4、反复质疑、反复质疑, ,实验解决实验解决 是不是所有的圆锥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满这个圆柱呢?(强化对等底等高的理解,是不是所有的圆锥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满这个圆柱呢?(强化对等底等高的理解,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这时拿一个小一点的圆锥容器继续做一次实验。这时拿一个小一点的圆锥容器继续做一次实验。实验证明只有等底等实验证明只有等底等 高的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需要三次。高的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需要三次。 第二步第二步: :推导公式推导公式 1、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圆圆 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 3 3 倍倍 ,,即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即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 这时我利用这时我利用 多媒体演示圆柱容器里的水体积的分解,再次肯定学生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多媒体演示圆柱容器里的水体积的分解,再次肯定学生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出示课件) V 锥=1/3 SH 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