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的基础与现状 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源于 1958 年采矿专业的通风教研 组,1985 年由原冶金部授权开设专修科班(大专) ,1987 年以矿山 通风与安全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 1990 年改名为安全工程专业。 2000 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 年获得安全 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是江西省“十一五” 重点学科,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 江西省首届特色专 业。安全技术及工程为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 是“钨资源高效 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矿业工程实验室是江西省 科学技术厅认定的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004 年实验室被评为江西省 优秀重点实验室; 同时以安全工程实验中心为基础组建的江西理工大 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全学科现有教职员工共有教师 15 人,其中博士生(副)导师 1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4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6 人, 在读博士 4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江西 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一、 二层次人选 1 人,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 科带头人 2 人,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 2 人。 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 形成了教学环节合理、 教学资 源丰富、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条件较好的良好态势,并形成了相对稳 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 五年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15 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及 50 余项横向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经费 1000 多 万元,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7 项,申请专利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130 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 70 篇,被 SCI、EI、ISTP 收录 25 篇,出 版著作教材 6 部。该方向仪器设备总值为410.12 万元,实验室面积 为 400m2,图书资料总册数为 0.652 万册。共培养本科毕业生 800 多人,在校本科生超过250 人,已经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0 人,在校 研究生 37 人。 二、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学科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为目标, 以矿 业安全为特色,以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队伍建设为载体, 最终到达 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培养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 形成学科及 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矿山安全科技工作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 升。为我国矿山安全防治开创“技术先进,设计安全合理,管理和应 急预案科学化”的新局面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建 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矿山安全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三、学科建设目标 (一)科学研究目标 (1)凝炼科研方向“十二五”期间,本学科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以复杂条件下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矿山节能技术研究为重中之重。 运 用现代通风理论和监测技术研究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 通风装置 的合理配置和风流调空技术的最佳方案。 开发矿井通风系统网络解算 和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软件, 建立矿井通风系统仿真系统, 大 力提高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手段。 通过对通风网络优化,降低全矿总风 阻,合理风量分配,提高主扇装置的效率和充分利用自然风压通风等 手段达到矿山节能目的。 从而在满足复杂条件下矿山安全生产通风的 需要,又节约能耗,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大力开展非煤矿山安全 管理关键技术与管理规范研究。 研究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 非煤矿山火灾、水灾、粉尘、地质及动力灾害等不同危险程度灾害防 治的技术措施要求;研究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评价技术体系和安全评 价技术;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评价方法与动态评价系统及非煤矿山安全 生产关键技术规范等研究。江西是矿产资源大省,形成适合我省省情 和非煤矿山生产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非煤矿山安全动态评 价技术、安全评价标准体系、火灾和顶板与冲击地压等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体系、 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与评价的技术 体系及相关管理规范。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业灾害预防与控制关键技 术研究,主要针对工业生产、尤其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 本条件和火灾、水灾、粉尘、地质及动力灾害等不同危险程度灾害防 治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各类灾害事故不同的发生机理, 探讨事 故的发展规律,提出灾害的预防、预测及治理技术,减少灾害的发生 几率,降低灾害损失。该方向在江西省内及周边省份的灾害事故控制 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 建设科研团队目前本学科已经拥有一个 “安全及空气洁净技术” 校级科研团队。 针对金属矿重大安全灾害、 隐患、 职业病和环境危害, 积极开展金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体系研究, 金属矿工程地质 灾害和重大安全隐患监测、预报和防治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 硬 岩深井高效开采中的灾害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 技术研究,职业卫生安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 为我国金属矿安全生 产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为提升我国金属矿灾害控制理论、 技术及装 备水平提供创新性成果, 为控制和减少我国金属矿灾害事故和职业病 做出积极贡献。与采矿工程学科联合,力争申请教育部、江西省等省 部级“金属矿山安全技术”科研创新平台。力争建立国家级(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 (3)培育科研领军人才 唐敏康,男,汉族,1956 年 12 月生,浙江杭州市人。中共党 员, 博士。 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教授, 安全技术及工程、 环境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3 个学科的硕 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电除尘专业委员会成员, 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中 心”主任,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 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 江西省安全生产专家 组成员。 《安全与环境学报》和《电除尘及气体净化》杂志编委。主 要研究方向:矿山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及改造; 静电除尘技术理论及应 用;工业灾害控制技术;安全技术及科学管理。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1 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2 项,省教育厅项目1 项;企业资助项目12 项。曾主要参加国 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1 项,企业资助项目 8 项。目前在研项目 3 项,研究经费 150 万元,其中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国 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 1 等奖 1 次,2 等 奖 1 次;省教学教改成果 1 等奖 1 次;江西理工大学突出业绩 2 等 奖 1 次, 优秀教学成果 2 等奖 1 次, “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1 次。 近 5 年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41 余篇,其中 8 篇被美国工程索引 EI 收录,5 篇被 ISTP 收录,1 篇被英国科学文摘 Inspec 收录。培养成安全学科国家级专家。 王海宁:安徽怀宁县人,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