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 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 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深远影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 ,做好我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切实 把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落到实处,建立 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中小学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本规 程。 一、指导思想 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 理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突出机制建设, 强化教学监测、评价、指导手段,通过督查、测评全面掌握 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 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创造 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完善教师评价 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激 励、促进的功能作用,使教师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职业 道德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 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学科教师 四、内容要求 (一)制定计划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 准》的精神实质,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 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 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 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等。 3、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 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 转化措施。 4、 学校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 每一年级每 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 校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重要保证,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 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 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 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 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 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各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 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 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 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 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 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 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 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 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 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 计、教学后记等。 关于备课管理的意见: (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 操作性。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 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各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 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新教师及新任学科)要做到备课规范化, 教案要写得详细,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成熟层 的教师(任教本学科本教材六年以上)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 要求,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 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 习方式上。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 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 示个人的教学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 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地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 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 详案。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 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 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教案模 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 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 方式与学习方 2、 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教师不得挪用其他学科课时, 不得擅自缺课,不得自己调课。课程表调度权属于教导处。 3、教师要提前 2 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 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4、 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 要站立讲课, 做到仪表端庄、 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与室 外人交谈;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做与上课 无关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 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板书 规范、 条理清晰;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 科学合理 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 学生主动学习。 6、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 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 生主动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 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 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 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自 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兖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要研究学 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个别差异, 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_上得到发展。 (四)听课评课 1、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40 节, 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 节。 2、校领导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全面 听课,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 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 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3、 认寞做好听课记录, 项目填写齐全。 记录要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 况,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 4、 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 充分发挥听课 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五)教学研究 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