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体林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板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各班组和所有一线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项制度。 (二)主要负责人对新型集体林场职工的安全负最终责任,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领导作用。 (三)新型集体林场职工应掌握各自职责的范围、接口关系和实施途径,为自身的安全工作负责。 第二章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一)入场教育 1.新入场职工均须经过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安全教育。 2.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并实施,教育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及安全生产重要意义,一般安全知识,新型集体林场生产特点,重大事故案例,场规场纪以及入场后的安全注意事项,职业预防等知识,并经考试合格,方准分配到各部门。 3.由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负责教育内容包括:所在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设备的性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制度、事故教训、防火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并考试合格,方准分配到班组。 4.班组教育,由班组组长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设备结构原理、操作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5.调动(包括部门内调动)及脱岗半年以上职工,必须对其进行二次教育,并进行岗位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二)日常教育 1.各部门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技术和纪律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研究职工安全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2.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根据不同生产任务开展。 3.职工违章及事故责任者复工,应由所属部门负责人或安全部门进行安全再教育。 (三)安全考核 新型集体林场职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考核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 2.新型集体林场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新型集体林场劳动保护用品和器具、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4.各班组各类安全装置的种类和作业以及使用方法。 第三章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安全生产检查目的 查找和消除事故隐患、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督促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二)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1.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2.检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否符合规定; 4.检查药品的使用、储存、废弃是否符合规定; 5.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穿戴、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6.检查生产纪律和操作流程执行情况; 7.检查应急救援预案完善演练情况; 8.检查隐患整改情况; 9.检查安全标志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10.检查消防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三)安全检查形式 1.综合检查场区、库房,各班组分别进行以查纪律执行、查制度落实、查隐患排查为中心内容的全方位安全检查。 2.对生产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电气装置以及防火进行检查。 3.季节性检查由相关职能部门,对防火、防暴雨冰雹、防汛、防风工作等进行预防性检查。 第四章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 1.各部门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日常安全管理,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形成全面覆盖和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2.重点对生产车辆、设备、驾驶员、设备操作员等安全生产各要素和环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认真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事故。并落实“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二)隐患排查形式及内容 1.隐患排查方式:隐患排查采取日常检查、综合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方式进行。 2.隐患排查重点内容:围绕安全思想、管理因素、从业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环境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 3.安全思想排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各级负责人、各岗位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是否牢固树立了“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是否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穿到了生产的全过程;是否严格履行各自安全岗位职责情况等。 4.管理因素排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日常安全管理情况(重点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车辆、驾驶员档案、安全责任书签订情况);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情况等。 5.驾驶员、设备操作员排查的重点内容包括:驾驶资质;操作人员从业资格;驾驶员的资格是否与所驾车型相符,驾驶员参加安全学习和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设备操作员操作的规范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身体心理状态;驾驶的交通违法;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和教育处理情况等。 6.隐患排查的重点内容包括:车辆和生产设备的安全技术检验和维护以及例行检查情况;车辆保险情况;应急设备和车辆安全警示标志等;行车记录仪及行驶轨迹是否齐全有效等。 7.环境因素排查的重点内容包括:车辆和生产设备在特殊天气下的实施条件。 (三)隐患登记与建档 1.应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如实、准确地登记,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 2.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隐患排查治理日期;隐患排查的具体部位或场所;发现事故隐患的数量、类别和具体情况;事故隐患治理意见;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人员及其签字;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复查情况、复查时间、复查人员及其签字。 (四)隐患整改与治理 1.一般隐患是指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较小,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较大,应当局部或全部停止作业,经过专项治理方可解除的隐患。 3.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一般安全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应组织制定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依据方案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在限期内完成整改任务。 4.对新型集体林场不能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整改。并要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加强监管,做好记录。 5.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或治理,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隐患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治理的目标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7.新型集体林场各部门应将每月、每季、每年对本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隐患形成的原因、特点及规律,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8.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的依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