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圆”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交流、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 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课前准备的纸做的车轮(车轮有正方形的、圆形的),让两名学生滚车轮比赛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知道圆形的车轮既快速又平稳,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把学生变被动“学数学“为主动“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还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让学生用右手食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