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完整新版
章节测试章节测试 1 1 1 简述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循证医学的诞生和临床流行病学有直接的关系。 循证医学产生的方法学背景和流行病医 学发展的背景密不可分。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流行的学问, 研究其流行及其病因然后进行预防。 上世纪传染病 得到控制后, 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的概念, 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 果,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 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病中诞生, 是一种 定量地研究疾病、 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的方法论。 当它作为研究临床问题的研 究方法时,即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临床实践问题的方法论, 其结果可以反过来影响医学实践。 我们需 要应用临床应用性研究进行医学实践,依据证据进行实践就是循证医学最核心的思想。 2 试述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方法。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 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做出初步的判断 该研究证据是否来自经同 行评审杂志、 产生证据的机构是否与自己所在的机构相似、 该证据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议且 其研究设计或结果是否因此受影响等。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对研究证据的相关性作出初步的判断 1.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 息是真实的,是否为自己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及其健康有无直接影响; 2.该研究证据是否为 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其涉及的干预措施或实验方法在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可行; 3.若该研究 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实践。 3 简述最佳证据的特性。 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物美价廉。 4 请简述对循证医学中证据的理解。 证据,和依据一起作为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学习循证医学和进行循证实践必不可少的。 要了解证据,必须了解与决策有关的证据属性 1.相关性,证据必须与临床医学应用具有相 关性; 2.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最高, 可作为其他条件相同时的最优选择; 3.可接受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考虑研究结果对病人的重要性及其效果的大小;4.适用 性,即我们的决策场景和研究场景的相似程度; 5.我们在判断证据的属性时,并不会得出绝 对的结论,这也决定了证据的不确定性。 5 循证医学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上世纪传染病得到控制后, 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的概念, 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 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 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 病中诞生,是一种定量地研究疾病、 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的方法论。 当它作为 研究临床问题的研究方法时, 即临床流行病学。以此作为核心的基础上, 出于医生为加强临 床工作更新知识、学习掌握应用先进的技能及理论的需要,诞生了循证医学。 意义1.加强临床医生的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弄清疾病的病因和 发病危险因素。 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 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真实可靠且实用的治疗 措施并指导用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 2.促进医疗决策科 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 促进临床及预防医学的发展。 促进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 发掘 临床及预防医学难题,促进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 1 / 12 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章节测试章节测试 2 2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D) 。 A 随机对照试验 B 病例-对照研究 C 队列研究 D 临床实践指南 E 病案报道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C) 。 AMeta-分析 B 综述 C 断面调查 D 系统评价 E 经济学分析 关于临床研究证据分类,正确的是 D A 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证据 B 试验性研究和非试验性研究证据 C 定性和定量研究证据 D 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证据 E 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 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有RCT、 队列研究以及病例对照研究等, 请简述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 也可以用示意图表示。 RCT,random control trial,即随机对照试验,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金标准,也是临床上用 来评价药物、 疗法或其他治疗性措施效果的方法之一。 它是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 研究对象,再将研究人群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 每组施加不同的治疗或干预措施, 然后 通过一定时间的随访观察, 比较不同组间主要临床结局的差别, 以定量评估不同措施的作用 或效果的差别。 如何在 pubmed 中高特异性地检索随机对照试验 1.掌握 medline 循证检索的常用术语,尝试RCT 的自由词(含拼写的各种变体形式)并选择 来进行检索,会有所帮助。 2.选择 meta 分析过滤器。 3.PICO 模式获取临床试验文献。 4.将临床问题再细分,以更精确的主题词或自由词进行检索以提高特异性。 OR 值和 RR 值的区别。 OR 值即比值比(优势比, odds ratio) ,是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中常用的说明暴 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是非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 的多少倍 a/c 除以 b/d,a 为有暴露因素的疾病组,c 为无暴露因素的疾病组,b 为有暴露因 2 / 12 素的对照组,d 为无暴露因素的对照组) 。其值为0 到无穷大。当OR1 时,提示暴露使疾病 的危险度增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为正关联。当 OR1 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降低, 即为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当 OR1 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95 的可信区间(95CI)有助于检验 OR 值的判断意义,如果可信区间包括了无效值OR1,则 提示联系无显著性,暴露与疾病无关。 同样,RR 值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适合于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是队列研 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其数值的意义与OR 相似。 二者同为关联强度指标,仅在研究对象代表性好,且疾病发病频率低(小于 5)时OR 可接近或替代 RR。 meta 分析同时纳入合并 RCT 和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 控制严、 难度大,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做到。 那可以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或采用队列研究进行,但需要收集可能会影响结局的混杂因素, 以便在分析阶段进行调整。 在选择队列研究时, 需要考虑结局的发生率是否过小, 在选择病 例对照研究时,还需要考虑某个因素的暴露率是否过低, 这都影响研究的样本量的估算, 所 以可行性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如果观察性研究的样本量大且质量不错, 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略低, 可考虑接受。但如果 有大样本、高质量且足够数量的RCT,并且合并后产生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的证据,我想 这时合并的意义不大。 如果考虑合并观察性研究,需要明确纳入标准。其次,可考虑将观察性研究合并在RCT 较难实施或相对欠缺的部分,即进行亚组合并而不是总的合并。 在兼顾可行性的条件下, 处理好单中心与多中心的关系。 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固然有很好 的代表性,但单中心的研究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不同条件下可行的临床研究其最终所能诠 释的问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