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征求
ICS71.100.20 CCS G 86 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国国家家标标准准 GB/T 35995XXXX/ 代替 GB/T 35995-2018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征求意见稿) 2025 年年 6 月月 11 日日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 GB/T 35995XXXX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35995-2018一氧化碳,与GB/T 35995-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 1 章,2018 年版的第 1 章);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18 年版的第 2 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 3 章); 更改了一氧化碳的技术要求(见第 4 章,2018 年版的第 3 章); 更改了对采样的要求(见第 5 章,2018 年版的 4.5); 更改了氢、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含量的测定方法(见 6.2 和附录 A,2018 年版的 5.2、5.3); 更改了氧含量的测定方法(见 6.3,2018 年版的 5.2); 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 7 章,2018 年版的 4.1); 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见第 7 章,2018 年版的第 6 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2018 年首次发布为 GB/T 35995-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35995XXXX/ 1 一氧化碳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对一氧化碳的技术要求、采样、检验规则、标志、标签、随行文件、包装、充装、 运输、贮存的要求,描述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提供了一氧化碳的安全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煤制气技术、木炭干冰高温还原法、甲酸浓硫酸催化脱水法、甲醇裂解法制取的工 业一氧化碳及精制后的一氧化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4842纯氩、高纯氩和超纯氩 GB/T 5099(所有部分)钢质无缝气瓶 GB/T6285气体中微量氧分的测定电化学法 GB/T5832.1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第 1 部分电解法 GB/T5832.2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第 2 部分露点法 GB/T 5832.3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第 3 部分光腔衰荡光谱法 GB/T 5832.4气体分析气体中微量水分含量的测定第 4 部分石英晶体振荡法 GB/T 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984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 色谱法 GB l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T 16804气瓶警示标签 GB/T 28726气体分析 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GB/T 33145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 GB/T 43306气体分析 采样导则 TSG 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GB/T 35995XXXX/ 2 一氧化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工业一氧化碳 纯一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 二级一级 一氧化碳纯度(CO)(摩尔分数)≥99.010 -2 ≥99.510 -2 ≥99.9910 -2 ≥99.99910 -2 氢气 H2含量摩尔分数<150010 -6 <50010 -6 <1010 -6 <110 -6 [氧气O2氩气(Ar)]含量摩尔分数<60010 -6 <20010 -6 氧气O2含量摩尔分数<1010 -6 <110 -6 氮气N2含量摩尔分数<450010 -6 <200010 -6 <5010 -6 <410 -6 二氧化碳CO2含量摩尔分数<120010 -6 <50010 -6 <2010 -6 <410 -6 烃类化合物总含量(以甲烷计,摩尔分数<150010 -6 <100010 -6 <510 -6 <110 -6 水分(H2O)含量(摩尔分数)<1010 -6 <1010 -6 <510 -6 <110 -6 杂质总含量(摩尔分数)≤1000010 -6 (9310) ≤500010 -6 (4210) ≤10010 -6 (100) ≤1010 -6(12) 5采样及采样安全 5.1采样 一氧化碳的采样应符合 GB/T 43306 的规定。采样时,应采用密闭采样器或密闭采样系统。 5.2采样安全 5.2.1 采样的场所应通风良好,设置一氧化碳报警器。进入罐区或其他高浓度区采样,需有人监护。 5.2.2 采样时应使用适当的防毒面具。 5.2.3 采样点不应有泄漏,应装有切断关闭的阀门,一旦发现泄漏可立即切断。 5.2.4 采样容器上应有明显的有毒易燃标志。 5.2.5 采样人员在离开采样现场之前,应对采样点进行仔细清理、检查,确认无泄漏。发现任何泄漏必 须立即报告。 GB/T 35995XXXX/ 3 6 一氧化碳纯度的计算 6.1 一氧化碳中杂质总含量的计算 一氧化碳中杂质总含量按式(1)进行计算。 6543217 xxxxxxx(1) 式中 1 x一氧化碳中氢含量(摩尔分数); 2 x工业一氧化碳中(氧气加氩气)含量(摩尔分数)、或纯一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中氧气 含量(摩尔分数); 3 x一氧化碳中氮气含量(摩尔分数); 4 x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含量(摩尔分数); 5 x一氧化碳中烃类化合物总含量(摩尔分数); 6 x一氧化碳中水分含量(摩尔分数); 7 x一氧化碳中杂质总含量(摩尔分数)。 6.2 一氧化碳纯度的计算 一氧化碳的纯度按式(2)进行计算。 2 78 10100100 xx(2) 式中 8 x一氧化碳的纯度(摩尔分数)。 7试验方法 警示本文件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使用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防护措 施。当测定时,应有一氧化碳尾气处理措施,以防止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 7.1 氢气含量、(氧气氩气)含量或氧气含量、氮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7.1.1工业一氧化碳中氢、氧氩、氮、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采用热导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一氧化碳中氢气、氧气氩气、氮气、甲烷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按 附录 A 的规定执行。也可采用其他等效的方法测定。当对测定结果有异议时,以附录 A 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