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蝗灾治蝗研究管理论文

  • 资源ID:58453201       资源大小:28.6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5积分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蝗灾治蝗研究管理论文

蝗灾治蝗研究管理论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因而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成为古今学者关注的主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治蝗类农书,在蝗虫习性、蝗灾发生规律、除蝗技术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科学认识和总结。如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通过对明代以前蝗灾的统计、分析,得出有关古代蝗灾发生季节和滋生地的正确认识,成为我国古代蝗灾研究的杰出成就。进入20世纪后,伴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们投身于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在90年代,为响应联合国提出的“减灾十年”活动,学术界更掀起了对中国灾害学、灾害史的研究热潮,蝗灾史研究也成为其中一个热点,出现了不少文章与论著。据笔者初步统计,20世纪以来约发表专题论文百余篇,涉及蝗史研究的论著有30余部。纵观百年来的研究历程,大致表现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5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至今。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的研究状况 20世纪初,伴随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一些从西方留学归来的学者,如吴福祯、陈家祥、邹钟琳等人,在进行现代蝗虫的分类与分布、蝗虫生活史与生活习性的观察、飞蝗的预测及防治工作的同时,也把研究的触角伸到蝗史资料,以期对蝗灾发生有个纵深的认识。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陈家祥中国文献中关于蝗灾之记载写成于1928年,1938年以英文发表、李凤荪捕蝗古法昆虫与植病1933年第1卷、马骏超江苏省清代旱蝗灾关系之推论昆虫与植病1936年第18期。与此同时,一些历史学者也在他们的著作中开始了蝗灾的统计,如被视为中国救荒史拓荒之作的中国救荒史邓云特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就对包括蝗灾在内的我国历代自然灾害次数与频率作了统计。陈高佣编写的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国立暨南大学丛书之一,1939年,辑录出257年次的蝗灾记录。其中邓氏所统计的蝗灾次数多为后人引用。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研究状况 真正意义上的蝗史研究工作开始于50年代。其大背景是我国大规模的药剂防治蝗虫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为了更全面弄清蝗灾发生规律,当时不少学者对蝗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曹骥历代有关蝗灾记载之分析中国农业研究1950年第1卷第1期,讨论了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901年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六省的蝗灾发生情况,及其与旱灾、水灾、温度、天敌、人类防治等因素的消长关系;并运用数量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绘有多种关系曲线表。这是较早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统计古代灾害的尝试,也是后来研究者用得较多的方法。郭郛中国古代的蝗虫研究的成就昆虫学报1955年第5卷第2期,对我国古代的治蝗成就进行了分析。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自然灾害搜集组安徽地区蝗灾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2期一文是对该馆编制的“安徽省近千年来自然灾害分区统计表”中关于蝗灾记载的整理分析,得出该地蝗灾的发生表现出连续性与广泛性、蝗灾与旱灾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等结论。此外还有钦白历代捕蝗记安徽日报1961年8月17日,兆寅陈振龙在农业上的又一贡献〈治蝗传习录〉介绍福建日报1961年10月29日,汪子春、刘昌芝徐光启对蝗虫生活习性的认识生物学通报1964年第5期等。 当时一些省市文史馆、气象单位也编纂了蝗灾或包括蝗灾在内的自然灾害史料,例如广东省文史馆编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1961年、1963年修订本,内部出版,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湖南自然灾害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70年代,国家气象局组织收集气象史料,出版了由中央气象研究所,华北、东北十省市、区气象局,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合编的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合订本1975年,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省市气象局与中央气象局研究所合编的华东地区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1978年,湖北武汉中心气象台编湖北省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1978年等书,其中也收录了不少蝗灾材料。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研究状况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尤其是减灾活动的展开、灾害学学科的兴起,对有关中国古代蝗灾与治蝗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学者们在关于蝗灾发生的频度与强度、防治蝗灾的措施方法等问题上的研究投入了颇多精力,有关研究呈现出多角度、系统、全面、深入探讨的趋势,尤其是在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方面更为突出。为清楚地展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下面分为综合性研究、断代与区域研究、治蝗技术与蝗虫文化、古治蝗书研究、蝗史资料整理等五个类别进行介绍。 综合性研究。这里所说的综合性研究是指对中国整个历史时期的蝗灾与治蝗问题进行纵向研究的工作,其内容丰富,角度多样。昆虫学学者、生物学学者的综合性研究有周尧中国昆虫学史天则出版社,1988年第2版一书从古代文献中整理出古人对蝗虫问题的认识,并附表统计了历代蝗灾的史实。邹树文中国昆虫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年也有相关的论述,其中关于一些古籍的考证和辨伪,自成一家之言。 史学工作者的研究主要有陆人骥中国历代蝗灾的初步研究开明版〈二十五史〉中蝗灾记录的分析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以二十五史中的蝗灾记录为研究主体,统计出各朝的蝗灾发生次数,论述了蝗灾为祸的特征与危害。郑云飞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中国农史1990年第4期,对文献材料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并绘有多种图表来论证蝗蝻、蝗灾的高峰期在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旱灾与蝗灾的发生密切相关,总结出蝗虫的迁飞是由山东、河南、淮北等地北上或南下。作者以史为本,在研究中结合现代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方法等,这正是80年代以来学者在灾害学研究上进入一个综合、全面研究阶段的反映。倪根金历代蝗灾及治蝗述要历史教学1998年第6期,利用正史、农书、笔记等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蝗灾危害、治蝗思想及其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宋正海主编的系列丛书之中国古代自然灾异动态分析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十八章“蝗灾”,主要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归纳出历史上蝗灾的4个高峰期。同时,根据蝗灾发生地域、持续时间、破坏程度、规模、死伤人数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划分出强弱不同的五个蝗灾等级。游修龄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寻根2002年第4期根据周尧的研究成果,对历代蝗灾记录重新统计。文章还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历史上先进的治蝗法。施和金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其社会影响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一文绘制了元明清三代中国蝗灾地域分布表,认为这三代主要的蝗灾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其次是江苏、安徽、湖北,再次是山西、陕西。 同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论述农业自然灾害的书籍或文章,这些成果多站在较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水、旱、蝗、虫、地震、雹等灾害的发生规律、特征及成灾的自然环境因素,有些则是对备荒

注意事项

下载须知:本站为公益资料文库分享网站,旨在打造一所终身共享学习空间!所有资料均免费阅览。如需下载,产生的费用归属上传者收益,本站仅扣除部分必要的网络软硬件运营费用以维护网站存续。

本文(蝗灾治蝗研究管理论文)为本站会员(dreams88)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