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缅怀黄旭华院士文稿汇编(7篇)

  • 资源ID:58300657       资源大小:35.2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5积分 【人民币1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缅怀黄旭华院士文稿汇编(7篇)

缅怀黄旭华院士文稿汇编(7篇) 目录 1. 痛别黄旭华院士国之脊梁 精神永铸2 2. 缅怀黄旭华承“旭”光逐梦 秉“华”志报国5 3. 致敬黄旭华“耕海踏浪”织就“强国梦”9 4. 致敬黄旭华“旭”守初心 护佑中“华”13 5. 致敬黄旭华燃“吾之身躯” 铸“国之重器”16 6. 致敬黄旭华为国埋名三十载 深耕笃行践初心20 7. 致敬黄旭华烛照复兴征程 传承报国薪火23 痛别黄旭华院士国之脊梁 精神永铸 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与世长辞,享年99岁。“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老人,带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勇前行。 “他”的一生,是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一生。1958年,我国核潜艇事业艰难起步,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现状,黄旭华毅然决然地投身到这项绝密事业中。从那一刻起,他便隐姓埋名,与家人断绝了联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呕心沥血。整整30年,他错过了父亲的葬礼,错过了母亲的生日,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在哪里。他把对家人的思念深埋在心底,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中。在他的心中,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他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的一生,也是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一生。在核潜艇研制的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没有资料、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海量的计算;没有模型,他们就用玩具潜艇来研究核潜艇的结构;没有试验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制作。在艰苦的条件下,黄旭华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使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凝聚着黄旭华和他的团队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他”的一生,更是心怀家国、赤胆忠心的一生。他始终把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实现国家的强军梦,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心系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关心着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成长。他经常到校园、科研院所做讲座,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鼓励他们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民族精神。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我们心怀家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就一定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缅怀黄旭华承“旭”光逐梦 秉“华”志报国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同志的离去,如巨星陨落,却留下无尽光芒照亮后来者的前行之路。他以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核潜艇研发的艰难征途上,隐姓埋名数十载,用热血与智慧铸就国之重器,护佑山河安宁。党员干部身处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当从黄旭华同志的一生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其为标杆,砥砺前行,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续写辉煌篇章。 领悟“隐姓埋名三十载”的坚定信仰,怀“许身报国,矢志不渝”之心,立“一片丹心图报国”的凌云壮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黄旭华用三十年的隐姓埋名,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20世纪50年代,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核潜艇研制,从此与家人隔绝联系长达30年。父亲病危,他未能见最后一面;母亲年迈,他也只能通过偶尔的报纸报道传递消息。他不是不想家,不是不爱亲人,而是深知“有国才有家”,在国家大义面前,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黄旭华同志从投身核潜艇事业的那一刻起,便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赤诚热爱,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为党员干部照亮前行的方向。立凌云壮志,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党员干部要像黄旭华同志一样,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要在思想上筑牢忠诚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前行道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领悟“白手起家攻难关”的斗争精神,修“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之德,践“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担当作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黄旭华在核潜艇研制的道路上,可谓是披荆斩棘,一路艰辛。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核潜艇技术被国外垄断,没有资料,没有设备,甚至连专业人才都匮乏。但黄旭华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团队从一艘美国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用算盘计算数据,用秤称重设备,土法上马、自主研发。他力主采用水滴型艇体结构,解决了核潜艇水下机动性和隐蔽性的难题。1988年,62岁的他还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成为全球首位参与此类高风险试验的总设计师。这种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品德,正是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在新时代,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员干部要以黄旭华同志为榜样,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自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深水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推诿、不退缩,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领悟“功成名就淡名利”的思想境界,养“宁静致远,默默奉献”之气,守“不要人夸颜色好”的初心使命。黄旭华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他是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等,但他却总是说“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儿”。他把名利看得很淡,一心只想着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继续贡献力量,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努力。这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在当今社会,各种诱惑纷繁复杂,党员干部要想保持初心、坚守使命,就必须涵养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正气。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得失。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上。要像黄旭华同志一样,甘当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境界,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默默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致敬黄旭华“耕海踏浪”织就“强国梦”

注意事项

下载须知:本站为公益资料文库分享网站,旨在打造一所终身共享学习空间!所有资料均免费阅览。如需下载,产生的费用归属上传者收益,本站仅扣除部分必要的网络软硬件运营费用以维护网站存续。

本文(缅怀黄旭华院士文稿汇编(7篇))为本站会员(七公子的文厨)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