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1306-2015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地图鱼
ICS 65.150 B 52 备案号48716-2016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3062015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地图鱼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rnamental fish farming Astronotus spp. 2015 - 12 - 30 发布 2016 - 04 -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13062015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条件 1 5 亲鱼培育 2 6 人工繁殖 3 7 苗种培育 3 8 成鱼养殖 4 9 水族箱养殖 5 10 病害防治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图鱼常用的水族箱养殖的放养密度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地图鱼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 8 I DB11/T 1306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拥军、史东杰、孙砚胜、李文通、张欣、张升利。 II DB11/T 13062015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地图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图鱼(Astronotus spp.)养殖的环境条件及地图鱼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 育、成鱼养殖、水族箱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图鱼的养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11/T 196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图鱼 Astronotus spp. 隶属于鲈形目(CERCIES),慈鲷科(丽鱼科)(CICHLIDAE),体侧呈椭圆形,黑色或者白 色底色,布满红色、金黄色或橙黄色斑纹,似地图覆盖于体表的人工培育的观赏鱼品种。 4 环境条件 4.1 产地要求 养殖产地的环境应符合NY 5361的规定。 4.2 鱼池水质和废水排放 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361、NY 5051 的规定;养殖池水排放应符合 SC/T 9101 的规定。 4.3 养殖设施条件 养殖设施条件见表 1。 1 DB11/T 13062015 表1 养殖设施条件 养殖阶段 养殖池类别 面积 m2 深 cm 类型 备注 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池 40~60 50~80 水泥池 应有配套的供水、供热、供 电、供气、水处理等设备。 700~1500 150~250 土池 人工繁殖 亲鱼配组池 2.5~3 50~80 水泥池 繁殖水族箱 0.3~0.5 50~70 玻璃缸 苗种培育 鱼种培育箱 0.5~0.75 40~60 玻璃缸 鱼种培育池 40~60 50~80 水泥池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池 40~60 50~80 水泥池 700~1500 150~250 土池 5 亲鱼培育 5.1 亲鱼选择 亲鱼宜选择雄鱼16月龄及以上、雌鱼12月龄及以上;体表光滑无伤,鳞片整齐无脱落,鳍条完整 无破损,经过自然配对,体型好,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雌雄比11。 5.2 雌雄鉴别 5.2.1 雌鱼头部较小;体形粗壮;体色略淡;背鳍、臀鳍末端小而圆;生殖孔呈圆形。 5.2.2 雄鱼头部宽大;体形修长;头部和身上的斑块和条纹较多而且色彩较艳丽,鳃盖处的黄色斑 块发光;背鳍、臀鳍末端尖而长;生殖孔呈尖孔形。 5.3 鱼体消毒 在水温 27℃29℃条件下,应用 3~5的食盐水浸泡 5min~8min 或 3mg/L~5mg/L 高锰酸钾溶液 浸泡 1min~3min 进行亲鱼体表消毒。 5.4 放养密度 亲鱼培育池放养密度为4尾/m2~6尾/m2。 5.5 投喂 5.5.1 饲料的选择 饲料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宜投喂粗蛋白含量35~42、脂肪8~10,以及添加有适 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的配合颗粒饲料。亲鱼宜适当补充占鱼体重1经过消毒的鲜活饵料,如水丝蚓、河 虾、摇蚊幼虫等。 5.5.2 投喂 投喂应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日投饵率5~6, 日投喂2次,800~900、1600~1700各1 次。 2 DB11/T 13062015 5.6 日常管理 每天应早、中、晚巡池检查,观察亲鱼吃食、活动等情况,及时清除池水中的残饵和粪便。每天换 水一次,换水量约30,防止缺氧浮头。注意检测主要水质指标,调节并保持水温27℃29℃ , pH值6.5 7.5,溶氧≥6mg/L。 6 人工繁殖 6.1 亲鱼配组 亲鱼培育15d后,将18尾~20尾亲鱼,按照雌雄比11放在亲鱼配组池中养殖。每日观察亲鱼行为, 待雄鱼主动接近雌鱼,并结伴游动、互相追逐时,将两者选留配组。 6.2 产卵设施准备 选择平底且表面光滑的瓷盆或者瓦盆作为产卵盘。在产卵前将产卵盘、繁殖水族箱用15mg/L 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6.3 水质调控 繁殖时,保持水温27℃29℃ , 溶氧量≥6mg/L, pH6.5~7.0,硬度为8德国度~11德国度。 6.4 产卵 将产卵盘放置在繁殖水族箱内,然后将配组成功的亲鱼放入,自然产卵,产卵期间保持灯光柔和, 环境宁静。 6.5 孵化管理 6.5.1 产卵结束 1h 后,将附着受精卵的产卵盘悬放在鱼苗培育箱中,产卵盘与箱壁呈 45角。 6.5.2 向孵化缸中放入 0.2mg/L 亚甲基蓝溶液,以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6.5.3 孵化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