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的过程控制.doc
钢结构工程的过程控制随着钢结构工程的迅速发展,钢结构在各类建筑中的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各个专业的监理人员对 钢结构工程都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尤其对钢构件的制作、 安装的具体工艺流程要有针对性的控制。然而, 钢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的大部分内容是对钢 结构工程的宏观控制,一些具体操作工艺涉及内容较少。 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规范并深入的了解一下具体操作工 艺,以便更好的对钢结构工程进行控制。 一、 钢结构工程进场材料控制 1、钢结构用钢材\ 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 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 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钢材进场后检查钢材的质量证明文 件和厂家检验报告以及外观质量。 (包括板材厚度、型钢规 格尺寸、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应达到 GB8923 规定的 C 级及 C 级以上,锈蚀、麻点、划痕等其深度不应大于钢材厚度允 许偏差的 1/2 。钢材端边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对于以下情况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 (1) 、国外进口钢材。 (2) 、混批的钢材。 (3) 、板厚等于或大于 40mm 且设计有 Z 向性能要求 的厚板。 (4)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 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5) 、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 (6) 、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2、钢结构用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 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 报告,重要钢结构采用焊材应进行抽样复验。 3、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铆 钉、自攻钉、拉铆钉、射钉、锚栓、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 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 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 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 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高强度大六角 头螺栓应复验其扭矩系数,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应复验其预 拉力。对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 40m 以上的螺栓球网 架结构用高强螺栓应进行表面硬度试验。 4、焊接球、螺栓球、封板、锥头和套筒所采用的原材 料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 求。焊接球要检验其直径、圆度、厚度减薄量。螺栓球、 锥头、套筒、封板要检验其表面是否有过烧、褶皱、裂纹、 氧化皮。 5、金属压型板要检验其规格、尺寸、允许偏差、表面 质量、涂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二、 钢结构焊接工程 1、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 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工。2、施工单位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 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根据评定报告确定 焊接工艺。 3、焊接前应对焊接材料进行检查,焊条出现药皮脱落、 焊芯生绣等缺陷不得使用。焊剂不应受潮结块。焊条、焊 剂在使用前必须按产品说明书及有关工艺文件规定的技术 要求进行烘干,低氢型焊条烘干后必须存放在保温筒内, 随用随取,焊条由保温筒内取出到施焊时间不宜超过 2 小 时,焊条烘干次数不宜超过 2 次。 4、焊材必须与母材相匹配,不得混用。材质为 Q235 的钢材选用 J422 型焊条,材质为 Q345 的钢材选用 J506 型 焊条,当材质为 Q235 和 Q345 两种钢材间焊接时采用 J422 型焊条。 5、雨雪天气时,禁止露天焊接。构件焊区表面潮湿或 有冰雪时,必须清除干净方可施焊,在四级以上风力焊接 时应采取防风措施。 6、不得在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T 型接头角焊 缝和对接接头的平焊缝,其两端必须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 引弧板和引出板不得用锤击落,应采用气割。引弧板和引 出板的长度,采用埋弧焊焊接时应大于 50mm ,采用手工电 弧焊和气体保护焊时应大于 20mm 。 7、H 型、箱型钢构件的 T 型焊缝、平焊缝一般采用自 动埋弧焊焊接,无法使用埋弧焊焊接的采用手工电弧焊或 CO 2 气体保护焊,CO 2 气体保护焊采用的 CO 2 气体瓶上必须 装有预热器和流量计,气体纯度不得低于 99.5,使用前应做放水处理,当气瓶内压力低于 1.0Mpa 时应停止使用。 8、角焊缝绕角处应连续施焊,起落弧点应距焊缝端部 大于 10mm。 9、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 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焊缝作出判断时, 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3323 的规定。一级焊缝探伤比例为 100,二级焊缝探 伤比例为 20。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 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引弧裂纹、电弧擦伤等 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当局部探伤出现不允许缺陷时,应在该焊缝两端增加探伤 长度且增加长度不应小于该焊缝长度的 10,且不应小于 200mm。当仍有不允许缺陷时应 100探伤。 10、三级焊缝应按二级焊缝标准进行外观检验,每批 同类构件抽查 10,且不应小于 3 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 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 5,且不少于 1 条,每条检查一处, 总抽查数不应少于一处。 11、T 型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 和角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角尺寸不应小于 t/4(t 为板厚度) , 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板 连接焊缝的焊角尺寸不应小于 t/2 ,且不应大于 10mm 。焊 角尺寸的允许偏差为 04mm,对焊角尺寸的检查,同类焊 缝抽查 10,且不应小于 3 条。 12、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度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 清除干净。 三、 钢零件及钢部件的加工工程 1、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 1mm 的缺棱。 2、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 ,低合金结构钢在 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当零件 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900℃ ~1000℃ 。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温度分别下降到 700℃ 和 800℃之前应结束加工,低合金结构钢应自然冷却。 3、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 深度不应大于0.5mm ,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 的1/2。 4、螺栓球、焊接球、网架管杆件的加工允许偏差应分 别规范表7.5.3、表7.5.4、表7.5.5。 5、A 、B 级螺栓孔( Ⅰ 类孔)应具有H12 的精度,孔壁 表面粗糙度R a 不应大于 12.5цm,其孔径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范表7.6.1-1 的规定。C 级螺栓孔(Ⅱ类孔)孔壁表面粗 糙度R a 不应大于 25цm,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表7.6.1-2 的 规定。孔距的允许偏差超过规范时,应采用与母材材质相 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 四、 钢构件组装工程 1、焊接 H 型钢的翼缘板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 200mm,翼缘板的拼接长度不应小于 2 倍板宽,腹板拼接 宽度不应小于 300mm ,焊接 H 型钢组对允许偏差应符合规